括号符号是我们通常生涯中经常使用的符号之一,有(())、〔〕、【】、{}、<>等多种形式,最早的括号符号早在中国战国时期就泛起了,现今被称为半形括号。在谁人时期,括号主要是用于注解学术文献,由于没有纸草手艺,全文论文是以竹简、木简流通,而这样的质料是不能涂改的。以是,研究者们通过使用括号注释的方式来修订文献。
在唐宋元明清时期,括号在文献和诗词中也经常泛起。差异于现代西方因缺乏中心头脑故使用尖括号的语言,古代汉语可以替换使用差异的括号而不发生混淆,如由内向外使用(圆括号)、<〈书名号〉>、【方括号】、{花括号},或U 3000-U 303F局限内的种种括号(注释译文用),或〖方括号〗〖⑤号括号〗,或者括号数字1、2、3…。这些括号的使用使得昔人们可以更利便快捷地整理、注释、纪录、传承文化艺术。
现在,括号的使用已经与我们的生涯息息相关,我们可以在书籍上、报纸上、影戏剧本上、法式代码中看到括号的身影。同样,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使得括号的使用愈加普遍,在套用符号语言的情形下,引发了许多网络用语的衍生,甚至尚有专门的括号文化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