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古代,人们用“阑珊”来形容黄昏时天边微霞初现的景象,不过在现代,灯火阑珊处常被用来比喻深夜安静的街道巷弄。
这里的阑珊并非指物体,而是一种朦胧、模糊的感觉,也被用来形容人的眼神。在歌词中,灯火阑珊处的阑珊被加以拓展,用来形容一份沉醉、忧愁、伤感的情感。
所以,灯火阑珊处的阑珊可以被理解为在昏暗的光影中,通过阑珊的视角所得到的那份悠闲、恬淡之美。古今中外,许多诗人墨客都借“阑珊”表现衰草连天、感慨人生的情绪,比如元朝邓文原在《阑山词》中写道:“浓烟锁若耶溪翠, 阑干寂历青天月, 残景寂无人, 闪闪河东烽火, 望断昆仑影。”
因为“灯火阑珊处的阑珊”这个词汇充满了诗意和美感,所以被艺术家们频繁的使用在各种文艺作品中。如果您喜欢写诗、写歌或是剧本创作等艺术创作,灯火阑珊处的阑珊会是您很好的创作素材。

灯火阑珊处的阑珊是什么意思
阑珊一词出自《红楼梦》,形容夜幕降临时灯火通明之处和远处的黯淡处构成反差效果的景象,也有落寞凄清之意。
作为《红楼梦》中的一个代表词汇,从小说的情节和语境中,我们可以看到,阑珊还有更深寓意。它常常寓意着人世沧桑,表达出封建时代腐朽、落后和虚伪的面貌。在《红楼梦》中,阑珊是富贵显赫之家都会出现的景象,它象征着这些家族在虚伪的名利之下,人生的归宿如同灯底下的虫子,显得格外无力和悲哀。
如今,灯火阑珊处的阑珊已经成为一个通用的词汇,它既可以用来形容区别明显的色彩或光影变化的景象,表达出凛冽的季节或是寒夜之感;也可以用来比喻人生的无奈、落寞和孤单,隐喻人们心中的苦闷和沉寂,在繁华都市之中,有着静谧的一隅。
揭秘:灯火阑珊处的阑珊是什么意思?
相信很多人都听过《锦绣未央》中琅琊阁之战的桥段吧,其中有一句古诗被广大网友广泛传颂:灯火阑珊处,夜市人烟少。这句诗中的“阑珊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
首先,阑珊是一个很古老的词汇,其最初的出现在《易经》中,意为门扉之间。漫长的历史中,阑珊逐渐转化为动词,指渐渐关闭、散失等意思。唐代以后,阑珊又有新的用法,它也开始用于形容夜色中灯光朦胧的景象。
到了宋代,阑珊逐渐转化为一个象征性的词汇,常用于描绘故事、场景、气氛等。在宋代,适合使用阑珊一词的场景非常多,比如船在江边缓慢行进、月下赏花、夜闯狮子楼等。当然,阑珊在宋词中更被用于形容顾盼之间的温婉情感,有如“玉郎眼波含露,小楼阑珊听鸟语”。
如今,阑珊依然是一个流行且极具浪漫气息的形容词。它被广泛应用于电影、电视剧、小说、诗歌、歌曲等创作中。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阑珊吧,那是一种既迷人又短暂的美好,仿佛一瞬间就在我们面前,随着永恒的时光荡然无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