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第后赋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。据传,不第后赋菊起源于大约1400年前的唐朝,洛阳当地的高僧永明禅师曾教徒弟写禅宗名号于菊花叶子上,并制成册子,称为“菊花谱”。后来,这样的折菊艺术进一步发展,形成了不第后赋菊艺术形式。
不第后赋菊是一种将画、诗、文化与折菊艺术紧密结合起来的技艺。在写上好的诗词之后,将它们作为菊花的标签,插在菊花中间。或者将菊花分割成几个瓣,每个瓣上都写有不同的文字和图案,以形成一个整体的作品。作品中的文字和图案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,如典故、历史事件、人物传记等,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。
近年来,不第后赋菊这种传统文化艺术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。不少菊花之爱好者将自己写的诗和菊花艺术装饰铺满了自己的住所,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装饰效果。此外,不第后赋菊也成为了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中的热门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