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,也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节,在阴历八月十五这一天,家家户户都要赏月,而且有“拜月神”之说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中秋节与赏月流动的渊源可追溯到唐代,而文字形貌中秋赏月最为脍炙生齿的莫过于唐代的《静夜思》。
《静夜思》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,人人并不生疏。而这首诗中“床前明月光”和“疑是地上霜”的形貌,更成为了人们经常用来描绘中秋月的诗句。李白在《静夜思》中所显示的是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探索和赞美,也增强了人们对于中秋节和赏月这一传统文化的珍视。
除了李白的《静夜思》以外,苏轼的《水调歌头》、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以及宋代张孝祥的《八声甘州·对潇潇暮雨洒江天》等,也有着大量的赏月诗词。这些古代文人诗人们在赏月的时刻,不仅仅是鉴赏月亮自己,更重要的是他们专心感受月光下的景致和情绪,从而去在诗歌中表达出自己的头脑、情绪和美妙祝愿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