菊花,自秋风来,以五仁五味比喻五谷丰登;以寿比南山,以正气挺拔。正值菊花怒放的季节,让我们品尝其中的雅韵,感受其中的秀气。

自古以来,菊花作为一种文化、艺术和文学的象征,在诗歌中广泛出现。唐代诗人谢灵运《浣溪沙·菊花》:“霜叶纷纷何所同?白华清节有余风。良人琴匣空论赏,妾伴笙歌不耐听。”唐代诗人白居易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: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远芳侵古道,晴翠接荒城。又送王孙去,萋萋满别情。”
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在《应制部郎中韦航曹州赋》中描写:“暮霭生兮晨光寒,于嗟乎兮于是乎旦。孤烟寂寂暝不散,月掩彩弦音尚殷勤。慨而非兮新妇,舞而竞言无奈何!”
品味儒雅瑰丽的菊花古诗,不仅能够感受其中的雅韵,在传承中华文明的同时,更可以让我们在琐碎的生活重拾乐趣,领略到人生的多彩之处。
菊花古诗:枯藤老树昏鸦
菊花,又称菊,西汉时期加入我国传统文化的,古人们在赏菊、描绘菊花时用韵文、散文来表达内心的情感。菊花古诗中最为著名的,莫过于宋代文学巨匠苏轼的《赤壁怀古》:
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
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
——苏轼
这首诗中“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”这句话意味深长,描绘了苏轼的自嘲和怨恨之情。虽然诗中没有提到菊花,但是句句剖析了“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”这个意境,也表达出了菊花所寄托的文化情怀和人生哲理。

怀古诗,品菊花美
在中国的古典文学史上,有不少名家都曾留下关于菊花的诗句。如唐代诗人杜甫的